笑著進入七寶池(二)

陳進池居士往生記(中)

◎道證法師講述

而這喜劇收場的故事,其中的情節也不是完全平坦的,也是有起有落。因為凡夫的心是無常的,當「忍力」沒有圓滿成就時,都難免有忍不住退心的時刻。當病患因苦而退失信心,不能堅持念佛時,周圍的人很重要,必須用慈悲柔軟的心體會病患不得已、苦不堪言的苦衷,讓他的苦先有一個出口可以宣洩,能得到一份體諒,再善巧鼓舞他再提起信念;不宜責備或一味地對他表示失望、放棄。周圍的人,常宜將心比心體會—如果是我自己的狀況和他一樣,我能表現多好?能不能信心充滿,笑容滿面?如果我們自己不能,那麼病患偶然信心不能堅持也是可諒解的,這就是我們做眷屬的人修福修慧的機會。陳太太在這一點真的很用心去實踐,她用心體諒,並且善能代他默默懺悔。真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懺悔求佛哀祐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大家遇到低潮,遇到挫折不要沮喪,要善用心力,至誠懺悔,求佛引導,要知道我們沒有比佛少什麼東西,而只是多了一點髒東西—就是「貪、瞋、痴、慢、疑」若有一念回心洗刷,本具佛性的光明福報就會露出來。

85年冬天,由於癌侵犯了腦部及腋下,使他發音困難,手臂麻痛。他一向強壯健康的人,沒有生病的經驗,一苦起來,好難過,就懊惱起來,生氣不念佛了;心中怪罪佛菩薩沒有好好替他安排,一氣之下念珠也丟了。而佛菩薩慈悲,總是不忍眾生苦,對眾生都是一份父母心,即使眾生是因自己往昔造業因,今在承受苦果;即使眾生埋怨佛菩薩,佛菩薩也依然願代眾生受苦,等待適當的機緣度化眾生。就在他苦得無法堅持信念時,或許是巧合,也或許是佛菩薩應他們平日虔誠祈求,讓末學夢見他痛苦地在哭。於是就在醒來後趕緊去打電話給他,他的公子說他今天剛去醫院掛急診,陳太太把這事轉達給在急診室的他,他忽然哭得像孩子一樣。末學去探望他,他告訴我,以一副天真慾厚的表情說:「我起叛了(台語),向佛攤牌,不要念佛了,就被佛知道了,被您知道了。現在我和佛又恢復溝通了,我會再念佛了,雖然不能念出聲,我心裡都有默念。」聽了他的話,看到大家在這條路上掙扎奮鬥,末學真的心痛酸楚,只向他說:「這條路真的很辛苦,還好有阿彌陀佛一起走。」末學說完後他就哭了,末學也哭了。我們都是有血有淚的人,佛會原諒我們的,擦擦眼淚再出發,再上路,大家一起互相幫助歡喜歸鄉。哭一哭,心中不壓抑了,末學就和他互勉:「我們痛苦的時候,就想想,以前我們曾令眾生這樣受苦,現在我們自己親身體會到了,就誠懇地向他們道歉、懺悔、念佛,迴向讓他們安樂。」他點點頭說好。一切的苦難黑暗都會過去,就像幻影,只要我們能面向光明、至誠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過去所做一切不好的業,都是因為我們心中有貪心、有生氣、有愚痴,心中的貪、瞋、痴發動我們的意念、言語和行為,做出來的就是傷害眾生,讓眾生痛苦的事。這一切的痛苦都會回到我們身上,我們要及時懺悔。如果您自己或您的家人有信心不繼的情形,不要氣餒,想想這位陳進池居士,也是這樣走過來。讓我們再回心再發心念佛,佛也依然慈悲,伸長了手接引,看看這位陳居士,他還是能朗笑牽上佛的手回到西方。

在經歷了灰心、起叛、攤牌後他又回心發菩提願了,真可貴能把悲歎自己苦痛的心,轉成幫助眾生的念頭。他在病床上告訴末學,他有一塊地,想建一個讓病人能靜養能拜佛念佛的地方,幫助受苦的人。末學想能在病苦中發願助人很難得,「一善破千災,大願解千愁」,能以願力善心扭轉痛苦沮喪是很好的,大願發時即是痛苦的解脫。雖然末學自己對有形的場地建設,並無興趣也一竅不通,但深心嘉許他,在病到了腦子已受壓迫,發音困難時,還有這份心。姑且不論此生有無因緣去完成它,總是一念大悲饒益眾生,便等於灌溉了諸佛菩薩智慧的花果。原以為他是一時起善念,說說而已,沒想到他真的用半麻木疼痛的手,畫了很多設計圖,圖上寫「南無阿彌陀佛」表示佛堂。他往生後,他的一位親戚夢見他住在極莊嚴堂皇的殿宇中,大概也是他生前常想布施佛堂給苦難眾生有地方念佛的感應吧!因果都是相符的,大家千萬不要吝惜發一念好心,也不要吝惜說一句好話。我們要時常發好心、說好話,在逆境中要快快回心,向佛向光明。就像蓮的「因果同時」—蓮花開時,蓮子已在其中。當他在病床上,助人念佛的心誠懇至極時,極樂的蓮花也開放,屬於他的七寶宮殿也應念而現了。萬法唯心造啊!心能造極樂,心能享極樂。

最初,在末學和他會面之前,早有一位菩薩王太太,知道他的病情就送給他藥師經,鼓勵讀誦,因為陳居士一向健康強壯,他不能接受醫生描述的嚴重病情。和每一個患者一樣,聽了都手足發軟,他希望奇蹟出現,病好起來,不希望此生結束,不希望離開現在的家人。所以極樂世界再好,他也不願去,不希望去,這是人之常情。當他體力還很強壯時,他不願去想「此生可能有一天會結束」這問題,也不會敞開心來接受彌陀的慈悲。這種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人都如此。這時候如果一見面就勉強要他放下萬緣,求生極樂,很可能因與他強烈求病癒的意願相違逆,就會引起排斥,壞了他的佛緣。所以末學都恆順眾生心願,盡心去關懷安慰,讓病人心情舒坦,盡力照料其身體,讓他不致恐怖或有被拋棄的感覺,孤獨走向死亡是很令人害怕的,末學總是鼓勵病人:「不要耽憂,再難的道路,我們會陪您走過去,阿彌陀佛會引導我們,安然一起走過。」並且強調阿彌陀佛是歡喜光、智慧光、慈悲光......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念得相應念念消災延壽。或許是個人的因緣不同,各有各的得度橋樑、舟筏,雖然阿彌陀佛也是消災延壽,但開始時他喜歡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也譯為消災延壽藥師佛)每個病人都喜歡消災延壽,很少人一有病就體會世間無常,而能準備到人人必經的臨終大事,所以必須隨順人之常情,隨緣因勢引導。藥師經中有一段很重要的經文義理,談到藥師佛也幫助讚許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對於已發願想往生極樂淨土,然而還沒有把握,沒證到一心不亂的眾生,如果能受持三個月「八關齋戒」,又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藥師佛會請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示道路,讓眾生能隨心往生極樂世界。由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藥師佛雖然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為佛心是闊然大度,不分彼此的,但隨眾生之願力因緣而給予最佳引導。每尊佛都猶如最慈悲大度的校長,他們很高興介紹學生互相參學,不會分黨派,爭高下。什麼因緣環境最能幫助眾生,得最大的利益成就,佛都會善巧引導。所以不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可以如願以償,而念藥師佛及藥師經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滿願。甚至念別的大乘經典,只要迴向願生西方也可以往生,這好像「同等學歷考大學」,只要信願誠懇就是分數夠,就可以錄取,往生至極樂世界;這是千真萬確,人人可得而不必懷疑耽憂的。所以陳居士喜歡念藥師經、地藏經,那便是他的緣,末學也不特別勉強他念阿彌陀經或其他的淨土經,只有勸他將讀經功德迴向與眾生同生極樂國,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是要幫助我們去極樂世界啊!

經典上所說的,句句都是真實不虛的,佛願也是必然兌現的,就看您能信受實行到什麼程度。我們真能信受佛的慈悲願力時就立刻活到佛光中,信不過時就活在業障的陰影中。全信到底的人,是全面光明;半信半疑的人就會時明時暗,半暗半明。重要的是,有疑時即入了暗區,要快快提起信心,棄暗投明。一念信心起時,馬上又是一片光明。約在陳居士臨終前五、六天,由於癌的侵蝕發生了胃出血,醫師們誰也不能肯定這樣的出血能否止住。大家如果心慌而忘了佛,就是進入暗區,就要隨業力去還血債。過去我們吃人半斤,現在得還人八兩,以前為求營養,殺生流血多少,總得償還,償還時就知道苦了。說實在的,一條命捨了也未必還得起;了解臨終還債苦,還是生前少欠債!假如業報已顯現,怎麼辦呢?若能猛力念佛,佛的功德力、威神力不可思議,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彷彿巨富出面,替我們擔當還債,不怕不能一下償清。末學有這份信心,所以當陳太太憂心仲仲輾轉聯絡末學時,末學很肯定地告訴她:「一心念佛,血就會止住,佛力不可思議。」果然陳太太以救夫心切的至誠念佛,血很快止住,血壓也恢復正常。陳太太問他說:「你見到阿彌陀佛了嗎?」陳居士搖搖頭。又問「見到觀世音菩薩了嗎?」他也搖搖頭,但卻說他見到了大勢至菩薩,還有好幾位菩薩,他言語低微地連念了好幾位菩薩的名號。陳太太因平時照料家庭及事業,非常忙碌,無暇讀經,所以不認識那些菩薩名。末學一聽,知道那便是藥師經的八大菩薩現前,和他昔日持誦相應,心想,他歸回極樂的時間到了。因為以前曾答應他:「我們會陪您走過最困難的道路,我們會平安回到佛的懷抱,您不要擔心。」所以義不容辭要去實踐諾言。陳太太又三次夢見我們,顯然臨終助念的時間到了。他說見到菩薩後,就沒有再出血了。身體很乾淨,本來還打止痛劑的,也不需要了;可說是安詳寧靜、病苦全消,充分印證佛經上的話。陳居士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喜歡忍苦捍勞,當他病苦時曾祈求「要安樂死,早見阿彌陀佛。」

但當末學一行人剛到醫院病房時,他還很捨不得家人,不想往生,末學問他「你歡喜和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嗎?」他不但搖頭,還流下眼淚。可憐的孩子,這真是難以突破的一關,他也知道身體差不多不能用了,但還存一些僥倖的希望。末學就間接向他的公子解釋病情及說明如何幫助他往生的方法,讓他旁聽明白狀況,再求佛哀佑「讓他能安然放下,歡喜提起本有的往生的信願。」末學勸他:「這身體像租來的車子,零件壞得差不多了,開起來很吃力很辛苦,勉強修理了半天,也終歸是一部需要歸還的車。阿彌陀佛早替您準備了一部性能最好最優秀的新車,是金剛不壞的車,只要換過去就好了。怎麼換呢?很簡單,一心念佛,舊車一丟,就坐在新車上。如果堅持要開破車,就會開得很辛苦。我們陪您一起換新車,您比較有福氣先換,先去極樂世界再回來接我們。您放心去,往生極樂世界,並沒有和家人分開。在極樂世界的寶樹中,隨時可看到您的妻兒子女。隨時可觀照家人在做什麼,而且還能隨時幫忙加祐,完全沒有障礙。就好像看電視換頻道一樣,都在同一螢光幕,只是號碼、頻率不同。轉換頻道,節目即不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相同,只是號碼、頻率改一下而已。對極樂世界的人來說,他們根本就沒離開我們,因為他們隨時可看見我們,可幫助我們。您若往生也相同,根本沒與我們分開。所以,往生就像看電視換號碼頻率一樣簡單,您只要念佛,就換過去了。只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心有障礙,才看不見極樂世界。」陳太太也說:「我們以後也要跟您一起去極樂世界,您先去,再回來度我們、度眾生。這個娑婆世界太痛苦,病痛太折磨您,這是我們不忍心的。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布地。您的名字叫「進池」,您要記得進入西方清淨的七寶蓮花池喔!」大家鼓勵他,陪他念佛。過了一會兒,他的心就放下了。放下,只是一個念頭,千萬劫來想不開,放不下的,如今放下也只是一個念頭而已!爾後末學看他的面容平靜得像熨斗燙過那麼服貼,沒有一點皺眉,沒有一點病容及苦色。末學再抬頭看旁邊的家屬及醫護人員,所有的人和他相較之下,都可說是面黃肌瘦,他真的滿面紅光,祥和而不可思議。剛進病房時,看他的臉,因曾做過放射治療,看起來有一點黑色。一念放下念佛,即變成滿面紅光。陳太太勸他回家念佛,他答應了,還會一一向醫護人員致謝;他希望拔掉點滴,末學才發現他的手腳竟然比昔日靈活。此時,他不但血完全止往,所有的痛苦也似煙消雲散,完全不須用一點止痛劑,也不須打點滴,沒有皺一下眉,沒有一點掙扎。在安然念佛中,他寂然慈祥的樣子,還真有些像懺公師父。這些瑞相,證實了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及大悲蓮華經中的經文。在玄奘大師所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和悲華經中都有提到臨終時的佛力加持:

一個真的願意生到阿彌陀佛國土的人,只要他常繫心念阿彌陀佛,當他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菩薩聖眾們就會出現在他的面前,慈悲放光加祐他,讓他的心可以安定不亂。

悲華經說的是:佛用三昧力加被,而且為臨終的人說法,令他歡喜,因歡喜故,也進入三昧(即正定)而得忍力,往生佛國。

一個病人原本病得要常靠嗎啡過日子,由腦、內臟及皮膚四肢都無一倖免於癌的侵犯,竟能紅光滿面,相貌莊嚴,沒皺眉,沒掙扎哀叫,神智清楚;這些瑞相讓末學很清楚地感受到真是如佛經所言,是阿彌陀佛慈悲現前加祐。這也是他平日誠懇的心地功夫,才能如此與佛相應。就如印光大師說的:「臨終相貌不變須有大修持。」一個人一生什麼都可做假,唯臨終不能做假,老實忠厚的人,最後得大利益。末學問他:「您和阿彌陀佛有沒有溝通?」(溝通這二字是他昔日的用詞,所以末學這樣問)他靜靜深深地點頭,連眼球都沒轉動。末學又問:「您看見阿彌陀佛了嗎?」他肯定地點頭;再問:「佛放光照您,您看見了嗎?」他又點頭。他點了三個頭,末學就很放心,知道他往生西方已是必然,他平靜地在念佛。送他上救護車時,他流下眼淚,但沒有皺眉,末學告訴他:「我們現在要回家念佛,回極樂世界的故鄉。」他點頭,我們在救護車上一路念佛。

慈濟的江菩薩和蓮友們已為他佈置好助念的場所,助念室香光莊嚴。陳太太把整個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助念室,我們很感歎,一般人臨終多在苦痛的加護病房,並且,一斷氣就送入陰暗狹窄太平間,或殯儀館冷凍庫,能有如此寬敞光明的地方讓大家為他念佛相送,並以臨終喜劇,鼓舞大眾,真是大福報。應該說是「人有真願,佛有感應」,很不可思議,幾乎各地最熱衷於助念的法師、蓮友、助念團,都很湊巧又很熱誠地在最恰當的時間趕到為陳居士助念。

員林蓮社的因法師,也由熱心的蓮友巧合地聯絡,慈悲地百忙中趕來開示。法師的大悲願力,非常自在辯才無礙地講說極樂的殊勝美妙,法師心在極樂,說來如數家珍,親切自然,不但在場大眾心悅領受,陳居士也張開了久閉的雙眼,眼睛一亮笑了起來。笑得與會大眾,同心一笑,人世間的一切苦痛都在這一笑中化解。陳太太每天向阿彌陀佛哀求哭訴,終於有求必應,真誠感召,應念現前。許多蓮友自動湧到,平時聯絡不上或很難請到的熱心助念人士,竟奇妙地在他們妻誠子孝的真心感召中,個個自動雲集。包括信基督教的老師、校長及葬儀社的人,不管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感動於這臨終的喜劇,感動於因法師演說極樂,和彌陀大願的自在勝妙,感動於大眾相送的摯情。連陳居士的母親,原來是按捺不住悲哭的,看他的喜劇演出,也不得不破啼為笑,感歎地說:「真的是佛祖帶他去了!」真的,阿彌陀佛以本願大力來接引他去了!白髮送黑髮的無奈痛苦,在大慈大悲的佛力中,也消融化解,變成跨越苦海的信心、願力。陳居士以「笑著往生」度化母親信佛念佛,便是盡了大孝。

到臨終前十多分鐘,他流下了許多眼淚,或許是和弘一大師一樣,所謂「悲欣交集」的淚吧!因為長劫的輪迴苦,終於要了脫,真是欣慰無比,也悲憫尚在迷途受苦不知回頭的眾生,所以流出悲欣交集的眼淚。然而,最後一剎那,忽然像蓮花綻放,心開花開,笑得牙齒露出來,還能舉起久已不靈活的手,向大家揮手告別。陳太太久已不見他如此開心的笑,尚不知這是最後一笑,也陪著他笑起來,朗念一聲阿彌陀佛,如此夫婦共笑合念阿彌陀佛,真是最美好的琴瑟和鳴!一個先榮登極樂留學,一個誓願走出個人小愛,愛護眾生報佛恩。相信一切和佛心相應的大願,必能圓滿完成。陳居士生前曾笑著安慰陳太太說要她放心,他是「大隻雞慢啼,一鳴驚人。」確實,末後一笑,笑來極樂一片鳥音,真是一鳴驚人!八小時助念之後,遺體仍然柔軟如綿,面容還是含笑如生,火化之後還有舍利子給大家作紀念。「大隻雞」化成了極樂鳥,末學為他歡喜慶幸!慶祝他笑著進入七寶池,永遠不必再受苦,直至成佛!

感謝阿彌陀佛,慈憫苦海中每一眾生,從不捨棄任何一人。佛是無所不在的,而唯有至誠的人才能握到佛的手。…《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懺悔 的頭像
    懺悔

    身心靈暨學佛資源分享

    懺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