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般若流泉篇 (79)
- Jan 26 Sun 2025 20:32
南懷謹--金剛經說什麼
- Oct 29 Sun 2023 20:10
幫人要有智慧
幫人要有智慧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母親有位很要好的朋友,年輕時因家庭因素,錯過了自己美好的的姻緣,選擇一肩扛起全家經濟的負擔,無怨無悔。她那無私的心,我聽母親說完都十分的感動。她是某家銀行的經理,退休後也有退休金,存了很多錢,但她都捨不得自己花。年近70歲了,曾被她養過的孫子很多都結婚了,但每個孫子也有自己的業障,有的過得不好,就會向這位阿姨借錢,一借就上百萬。至於何時能還清,這是問號!
- Mar 30 Thu 2023 20:15
亂世中,如何安身立命?
- Feb 13 Sun 2022 19:52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是一部救命真經!
這部經在我們一般的說為救命真經,這個救命啊,不是救我們的色身性命,是救我們的法身慧命,所謂救命經啊,因為我們都迷了,迷了我們的真心,迷了我們的性體,這部經能啟發我們,能夠使我們恢復本性。
『金剛』呢,是寶貝,咱們都知道金剛鑽石它能破壞一切物質,咱們經常說金剛鑽啊,就是這個意思,它很堅硬,一切物質不能破壞它,它堅、利、明。
- Jul 04 Sat 2020 18:18
佛宣說楞嚴經的六種因緣--宣化上人
佛說法凡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為眾生說法,教化眾生,這是指佛所說法,一代時教的大概而言。若以本經來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的因緣有六種:
第一因緣是「恃多聞 ,忽定力」,恃乃仗恃之意,仗恃什麼呢?仗恃多聞 。多聞 是多所見聞,如讀經聽法多,知識也多,好像阿難便具有多聞 的機緣與能力,佛所說的法因他常隨侍數十年,每一法會所說的他都記得住,真是過耳不忘,這叫多聞 ,也稱博聞強記。因所記取的道理多了,便有所仗恃,故說恃多聞 。忽定力,是忽略了定力的重要,阿難就是這樣,以為能廣聞知見就夠了,因而不重視定的修養,不去用功參禪,不曉得打坐是行,聽法是解,所以我們必須解行並進,互為相應,才是正途。希望各位既重多聞 ,尤重定力,雙管齊下,勇猛精進,這樣,當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殊勝境界。
- Sep 21 Sat 2019 12:06
菩薩有五種因緣,不布施財富地位
◎淨界法師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的「業障」。這個重大業障有二個解釋:第一個他本身福報不夠,承當不起,你沒有那個福報,菩薩施給你也沒有用。你看目揵連尊者,明明拿飯菜給他母親吃,他母親因為沒有福報,她看到的飯菜是猛火,那有什麼用呢?所以你本身沒有福報,就算菩薩賜給你,你看到珍寶,你也是等於沒看到,因為你本身福報不夠。
- Sep 13 Fri 2019 18:07
南懷瑾:有時做事失敗,反而是因為福報好!
在古代的時候,當一個人中了蛇毒,中醫會讓他嘗舔白礬,如果嘴巴感到苦,說明還有的救,如果感到甜味,那就說明中毒已深,無救了。
修行人也是如此,當我們做了不如法的事情,或者做了一個錯誤的抉擇,一切變得順利的時候就要警惕了。
- Jul 24 Wed 2019 18:53
因緣會遇時 善惡必定報
善人無善報?因果報應不虛
現實生活中,人們因為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難、早逝,而一些作惡之人卻榮華富貴、長壽,所以懷疑善惡有報的因果。下面這則流傳於民間的關於包拯的故事,可以讓人了解萬事有因果,眼見不一定是事實。
- Feb 06 Wed 2019 10:37
兒孫自有兒孫福,對事不要太執著。
- Dec 29 Sat 2018 10:55
為何菩薩不現身救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