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典故事 (92)
- Jul 06 Sat 2019 17:03
長者無耳目舌緣
- May 05 Sun 2019 10:23
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 Apr 05 Fri 2019 10:42
王者的德相
- Dec 29 Sat 2018 10:58
惠光國王十善化民
惠光國王十善化民
久遠以前,有一位施陀尼彌國王,統治著廣大的領土與眾多臣民;雖有諸多后妃美眷,但仍膝下無子。國王為此憂愁不已,擔心王位無人繼承,便舉行盛大隆重的祝禱儀式,祈求上天恩賜貴子。不久,須梨波羅滿王后有了身孕,自此王后變得更加聰慧、仁慈,總是勸導大家多行善事。十個月以後,王后生了個男孩,長得面貌端正、絕俗特異,全身上下散發著奇美的光明。
- Nov 24 Sat 2018 16:17
修忍最為勝
修忍最為勝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夜晚,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和毘留奢那阿修羅王一起來到佛所,威光熾盛,他們恭敬地頂禮佛陀後,在一旁坐下,兩位的光明照耀令祇樹給孤獨園猶如白晝一般。
- Oct 20 Sat 2018 10:51
阿難記憶力超群的因緣
- Sep 01 Sat 2018 17:16
寬恕的提婆菩薩
寬恕的提婆菩薩
世尊在靈鷲山上為群眾開演妙法,以手拈花,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法就此傳承下來。直到西天第十四祖龍樹菩薩,有位弟子不僅博學多聞,並且能言善道、具大辯才,常以其智慧破諸外道的邪說,並以其慈悲願力攝化這些人,使其心悅誠服、披剃座下。這位以浩瀚的智慧與無礙的辯才,名聞四海的聖者,就是西天第十五祖提婆菩薩。
- Apr 15 Sun 2018 11:03
目連尊者度化五百餓鬼
- Mar 03 Sat 2018 21:50
阿支羅聞法見諦
阿支羅聞法見諦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缽,準備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羅迦葉居士正準備出城辦事,在往耆闍崛山的路上,他遠遠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羅迦葉請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為我開示嗎?」佛陀告訴迦葉居士:「現在時機並不恰當,我要先進王舍城裡托缽乞食,等回來時再為你解說。」
但阿支羅迦葉仍一再地請佛陀立即為他開示,佛陀於是答應了阿支羅的請求,阿支羅問道:「一切苦惱之事,皆是自心生起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繼續問:「世尊!苦惱是由他法而生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又問:「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心與他法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應如此說。」
- Jan 28 Sun 2018 15:55
優婆夷發願並子成道緣
優婆夷發願並子成道緣
過去,佛陀在世間教化眾生時,有一位優婆夷總是盡己所能,日日虔誠供養佛陀,無有懈怠。佛陀問她:「你如此虔誠地供養,是否有什麼願望呢?」優婆夷回答:「我希望布施供養的福報,讓我能得四個兒子。」佛陀又問:「為什麼想要四個兒子?」優婆夷說:「如果我有四個兒子,希望他們長大後,有一人從事商業買賣,獲得財寶;一人從事農耕畜牧,積聚六畜及穀米;一人謀求官位俸祿,光耀門楣;還有一人出家修行成道證果,並且度化父母及一切人民。我想求四個兒子就是為了這些事。」佛陀聽了,隨即答應她的請求。
之後,優婆夷生了一名男孩,聰明靈巧、智慧過人,母親疼愛有加。男孩長大後問他的母親:「您疼愛我的程度,遠超過世間母親對待他的子女,這是為什麼呢?」母親告訴他:「本來我希望生四個兒子,但現在只有你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我用疼愛四個兒子的心來愛護你。」接著,優婆夷也告訴男孩若有四個兒子時,希望他們成就的事業。男孩聽了母親的心願後深受感動,決定要盡力達成。
- Dec 31 Sun 2017 17:38
鸚鵡王與惡受王
鸚鵡王與惡受王
從前在印度的迦尸國,國王名叫惡受,不行善道,百般虐待子民,做了許許多多的壞事,乃至遠從各地來的商人,所帶著的珍奇寶物都被他奪取,也不付報酬。此事被大家相互傳說著,以致惡名遠播。那時,樹林中有一隻鸚鵡王,聽到過路的人在談論國王的惡行,心想:我雖是鳥,尚且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何況是一國之王,反而被譏笑怒罵,豈不是比禽獸還不如?我應當去見國王,勸國王改惡行善。
於是鸚鵡王展翅高飛來到國王的花園,這時國王與夫人正在園裡遊玩。鸚鵡王發出聲音說道:「國王暴虐無道,所有的人和鳥獸,都憤怒難平。你們是人民的父母,怎能如此?」夫人聽了,瞋火大起,於是派人捕捉鸚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