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發現因果報應的秘密
因果定律不是宗教特有,不論是循證醫學,還是量子力學,亦或是靈性科學,都離不開因果定律,只是大家輕重的層面不同。
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這比較好理解,因為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美國耶魯大學曾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七千人進行了長達九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於是科學家公佈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又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
二十一世紀之初轟動全世界的水結晶形態研究顯示,當水接觸到慈悲、博愛、幸福、鼓勵這些良性資訊,或者是在美妙的音樂場中時,水結晶會呈現出絢麗、美妙而牢固的形態構造;而如果當水接觸到負面的資訊時,水結晶的構造會變異、扭曲,甚至根本渙散無法成形。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物質都是水,當人處於不同的狀態時,其身體機能也都會發生類似的變化。
儘管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但中間的過程如何運作,卻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畢竟,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係,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結果:「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資料,他們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消息: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講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後,大腦可以回復到兒童時代的腦電波狀態,使得衰老暫時得到「逆轉」。此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
我的部落格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