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圖檔:rtw1.gif佛像圖檔:rtw1.gif佛像圖檔:rtw1.gif

彌勒菩薩聖號gif文字:5010.gif

 

我對因果現象的親身經驗和體會()

(十)雲鶴教授您好:

敝人在看了您的著作「我為什麼相信因果的現象」等書之後,有一些看法,若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有目的而行之善,不是『真』善。行善不欲人知才是『真』善。及時行善,不是刻意行善,才是『真』善心念不善,行善無益。

拙筆陳○○ 敬上

筆者非常同意這位讀者的觀點,的確真正的善行應當是純粹起於善意和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應期待任何的回報,也不要別人刻意的宣揚或稱讚,換言之,行善應是為行善而行善,是出自自己內心的「無上命令」(康德語)是基於自己的良知,認為這是自己的職責,就認真的去做,而完全不在意別人的想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觀念,尤其是一個人在完全了解行價值和意義後更應該如此。

不過問題是目前社會上有太多的民眾對於「因果報應」的現象往往都抱著半信半疑,甚至斥為迷信,對於因果的事實和道理往往不屑一顧,因而造成了目前社會上犯罪事件日益增多,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的可怕現象,為了挽救這種日趨險惡的頹風,一些憂心忡忡的有心人士只好出來大聲呼籲,苦口婆心,用各種善巧方便的方式來勸化民心,目的是要使社會上每一個民眾,每一個青少年都能了解行惡將來必有惡報,行善將來會有善報,認識自己的命運可以自己創造的道理來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倘能如此,則其效果必千百倍於法律的嚴刑峻法,這種藉宗教自我約束的力量,乃是改善目前社會不良習氣最根本有效的對策,因此筆者認為要培養一般人的因果觀念,除了靠自己本身去實踐和體會之外,更應該提供他們許許夕多具體的證據,尤其是一些真真實實的寶貴經驗和現身說法,讓大家做參考,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方式相信會比只談大道理或教條式的說教灌輸更為有效。

本系列的因果書所以一再列舉一些作者及讀者的親身經驗,其目的主要還是希望社會上一些不信因果,懷疑因果目前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讀者能夠體認因果的真實不虛,以及命運可以自我創造的道理,然後能迷途知返,不再重蹈過去的覆徹,而能轉向光明幸福與成功的大道。佛經曾云:「先以利勾牽,後令入佛智。」要使不信因果的人相信因果,首先必須讓他知道相信因果的利(福報)以及不信因果的弊和可怕的報應這種教訓。將來一旦他們建立了因果的觀念,我們再鼓他們提昇境界,使其進一步了解「無相佈施」的道理,使其能夠自動自發隨時隨地,為行善而行善。

金剛經云:「不住相佈施,其福不可限量。」不求回報的佈施不僅將來福報最大,而且也最令人敬佩和讚嘆,這不僅理論上如此,事實上也可能如此,比喻來說,一個孩子如果每做了一件好事就向爸媽報告,而且要求爸媽給他獎賞,這孩子當然比完全不行善的孩子更好,然而如果有另一個孩子,同樣的也很認真做好事,不過卻在行善後都不報告爸媽,也都不要求任何的獎賞,雖然表面上看來他好像比較吃虧,然而爸媽一旦知道他一直默默行善,而且為善不欲人知,也不求獎賞時,將來一旦這個孩子有什麼困難,爸媽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而且一有機會,也一定會給他極大的獎賞,這些獎賞也必然會大大的而且遠遠的超過前述的孩子每次所得獎賞的總和,因此不求回饋的行善,將來的回饋也可能是最多和最大的。你想是不是呢?

此外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曾表示,人類的道德判斷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無律階段他律階段自律階段,一個人的道德行為必須循序漸進,由無律、他律,最後才能達到最高境界的自律,如此才算完全成熟,如果一個人在毫無道德概念的時候,教師或父母不以生動而具體的例證來培養他們道德的觀念和行為,卻要他們還在懵懂無知或懷疑不信時立即要他們三級跳,達到的最高階段的「自律」,這是不切實際的作法,因此筆者非常希望來信的這位讀者能體諒筆者出版這類善書的用心和寓意。如果讀者對此還有任何的高見,也歡迎來函,不吝指教。

【結語】:

前面所述的這些愛心奉獻的善行,令人看了都不由得內心產生無限的敬佩,也讓我們產生無限的懷念,他們的善行義舉將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此外,許多讀者來信的現身說函,行善後所產生的奇蹟,以及對過去所作的懺悔,這些也都非常值得借鏡和警惕。證嚴法師曾說:「人要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

「人的生命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是否活得有意義,是否對社會有貢獻。」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人間,走到了另一個世界,在上帝或閻羅王的面前,祂問你:「你在人間受到父母的養育,國家社會的栽培,及別人眾多的恩惠,你曾經作過什麼來回饋他們?

你一生在有意無意中犯了不少的錯誤,你要憑什麼來免除應受的懲罰或果報?」想一想,對於這些可能面臨的問題,屆時你將如何加以回答或交代?為了將來對這些問題能有很好的解答和交代,我想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應該好好的把握當下,趁我們還年青,還健康,還有能力的時候,甚至還活著能作為的時候,趕快發揮我們天賦的良知和愛心,多做一些有益社會眾生的事,這樣不僅能讓我們心安理得,而且還能的會「行善最樂」的滋味,將來我們一旦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不僅會感到問心無愧,能夠安詳而去,不會後悔遺憾白走了這一趟人生,而且如果有來生,則過去被我們所幫助和關懷的人也同樣的會幫助我們,關懷我們,回饋我們,我們也將過得更快樂,更幸福。

回教的教主穆罕默德曾說:「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乃是他在人間的德行。」大慈善家卡內基曾說:「身懷鉅富離世的人,其實走得最不光彩。」目前報載世界當今首富比爾蓋茲受到此語的感召,宣佈決在餘生捐出一千億美金來濟世,來回饋社會,而只留給兩個子女各一千萬美元,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富有的智慧的作法。因此一個人如果要獲得真正寶貴而屬於自己的財富,就應該努力累積自己的德行,亦即多作有益社會人群的善事,而不是拼命累積大量的美鈔黃金股票或新台幣,唯有如此才能成為心靈最富有,生活最很樂,世人最尊敬,後人最懷念的一位智者。

節慶圖檔:153155je8l98bg5n8ccd59.gif

    分隔線:20130912_830997e323a97a8f4f89Xo3L3qSfEf5G.gif

 

節慶圖檔:14726539227928.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懺悔 的頭像
    懺悔

    身心靈暨學佛資源分享

    懺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