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路平的人生之道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即使與父母有因果上的相欠,但因果歸因果,為人子女仍應盡孝道,那是做人的根本。」
過年前,我迴向一條我與母親的因果,會盡快處理這筆因果,是來自佛法上的啟示。
我爸爸於去年捨報了,帶領我們家做佛七法事的出家師父,跟我們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故事,這部佛經是在教導眾生唸佛、觀佛的方法。
在古印度摩揭陀國,阿闍世王受到提婆達多的挑撥離間,因而生起對父親頻婆娑羅王報仇的念頭。提婆達多告訴阿闍世王,過去世,阿闍世王曾為一位仙人,被頻婆娑羅王派兵殺死,仙人往生前曾詛咒,來生要報此仇。
當韋提希夫人懷孕時,被相命師預言,胎兒是「未生怨」,是來向父親討債的,所以當阿闍世王出生後,頻婆娑羅王將胎兒由高處拋向地面,阿闍世王大難不死,卻折斷一指。當提婆達多講述過往的恩怨,挑撥阿闍世王父子,阿闍世王便對父親產生種種怨恨,才導致一場逆倫的悲劇發生。
聽完法師講的故事,法會結束後,我去了解這部經典的來龍去脈,就想到媽媽欠我的因果。民國110年佛菩薩開示:「前兩世,因路見不平,媽媽拿刀殺我致傷重往生,《金剛經》、《藥師經》及《地藏經》各108部。」
我對於我媽媽會有莫名的怒火與害怕,相處上也難以融洽,內心不舒服,想要逃走。由於我媽媽不太能接受這些觀念,所以她也不會唸經迴向這條業障。我想,如果我代替媽媽迴向這條業障,我跟我媽媽是不是就能從過往的因果中解脫呢?加上聽到阿闍世王的故事,我不願意變成如他般報仇的角色,所以我後來準備好功德,於過年前迴向。
迴向前我請示阿伯:「是否要代替媽媽在佛祖面前懺悔,前兩世殺害我的業障?」阿伯回覆:「要。」我就在迴向前,代替媽媽向佛祖懺悔,媽媽過去世無明,沒有接觸正法,所以觀念偏差、做錯事,但我不想變成阿闍世王那樣,我也願意原諒我媽媽過去世的錯誤。總迴向結果圓滿,之後,我看到我媽媽,內心那股無明的怒火消失了,心情平靜,看到她心繫家庭、照顧兒女的心,我感恩我的媽媽。(分享完畢)
感恩有緣人的分享。在我們的認知裡,相欠的因果開示,理當是由造下業障的一方償還,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若是對方欠我們的因果一直未償還,存在我們意識當中的仇恨,可能就會一直存在。
若時機成熟,在與對方相遇時,靈識會記得對方當初傷害自己的事,不知不覺間,就會產生相處隔閡。若是修行尚未到一定程度,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討報行為,因此因果不只影響當初造業的那方,也會影響被傷害的一方。有緣人用自己的孝心,完成母親欠自己的因果,亦是幫助自己放下過去世仇恨的情結。
我們在這世間的因緣際會,無不是緣分與因果的相繫,藉著學佛修行,於這一世中,盡可能做到了結與圓滿,對錯只是心念上的分別心,唯有放下對立的心,才能夠做到「了一切惡緣,結一切善緣」。
修行,並非在對錯上計較,而是在心念上放下。糾結是非對錯,往往是分別心與執著心在作祟,讓我們的心念起伏不定、煩惱不減,心念無法清淨,智慧就會被障礙,讓我們產生不理智的思想與行為。《六祖壇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阿闍世王對他父親的復仇心極強,怨恨心與復仇心,讓一個人失去理性,做出許多不合理的行為,從而造下難以彌補的惡業,要能夠放下怨恨與復仇的心,才會有心安路平的人生。
內心總有不平,是執念、是生滅心、是妄心。因此,不妨換個角度與心念,心胸拓開地面對一切人事物,事情的角度與看法不一樣,內心也就不會過度偏執,自然能夠放下不平的心念。《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踏上修行的路,度量要大。要有慈悲心、包容心、感恩心,擁有這三顆心,人生路上才會心安路平。」
有緣人雖然是幫母親懺悔與誦經,償還母親欠自身的業障,但在懺悔與誦經迴向後,心念變得更加慈悲柔軟,也升起更多感恩母親的心。當我們越深入修行,內心就會越發具有慈悲與智慧,就能越來越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在自性裡顯露如蓮花般的芬芳與皎潔光芒。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本文來自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網站連結: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
【牟尼精舍簡介】:
我們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問題;我們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人生不順遂的問題均能請示!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問到沒神者,人生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仍不得其解的有緣人,不妨一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