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妄念情生境是迷  客塵往復三更啼

  蠲除憍慢心安穩  嗔恨不生靜慧犁

示:昔時曾聞一居士對一位善知識言:「方才彼位善知識向吾請益,觀其對話,才智不高,恐不合吾前往問益。」言出之間,已露出妄念叢生,憍慢心態顯露無疑;又有一位居士對善知識云:「汝來問益,要誠心依吾言而行。」待居士之指示後,善知識.便稍加應對後轉身告退,此居士知善知識有未遵行之心,則起身對言:「汝要去,任隨便行去,以後勿再有求於吾。」言出之間,已隱含嗔恨之心,如斯之言,身為居士者,恐未覺知身犯憍慢、嗔恨之疾。

修道之士,要面對世上事物,須依靜覺之心來行世處事,不然妄念一出,情迷叢生,將使自己受境轉識,心染塵相,似客塵一般往復來去,生死不定,如此之談「修身」之事,恐難免墜落六道輪迴之漩渦,蓋,身來去造業,心染塵受生,使身心不得安住靜處;不得觀心照察,徒令自己陷入黑暗之道,難見光明。

人生要知靜覺,才能藉法水洗滌塵埃陋習習氣,返歸本來之真面目,故 ,以「靜」修身,能使自己安定;以「靜」修心,能使心源靜極光通達照見內外身心,客塵永得清靜自在,由斯可見,修「靜」養身心之重要。有靜覺之行,內契性元,可照見憍慢之行為,令自高輕慢之心不起,修「靜」以歸心,能使性地安穩,不嗔恚,不懷恨,慈悲行善,則可除卻世上污穢之心,使性心清靜不染,身行心修,以「靜」勤修者,先令諸識澄靜;心念不起,靜覺身心,世界均為身識所擾動,一心「靜」進,便有靜慧發生,斯時頓覺身心輕安自如,靜極光生,十方一切世界如明鏡懸空照澈一切無餘。

在未「靜」之前,妄想常生,擾動自己心源,似海浪滔天難得有平靜之時,故未入「靜」者,靜慧則隱;已入「靜」者,靜慧則生,慧生光明普照內外,何有何事不能善於圓滿乎?諸子所缺乏者,乃未能以「靜」自修,故在靜慧未顯之前,常隨境轉,好看濟世盛況,不知平時聆聽聖訓以照察自己,如能用平等無分別心來修者,諸子之道果恐非只是今日之位而已!盼望諸子體會領悟之,此示。

觀音鸞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懺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